东垟小学
 
服务在线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郑老师:671202
联系方式

联系人:郑老师

电 话:671202

邮 箱:516355252@qqom

地 址:


三年级科学吴玉环3月份1+X评价(2024.03)

  三年级科学吴玉环3月份1+X评价


一、学习内容

三年级科学下第1、2、3单元。

二、具体内容

单元   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

1运动和位置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 第8课测试“过山车”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 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本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探究实践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

科学思维

●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

●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

●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态度责任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

●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教学重点】

1. 能说出物体运动的依据。

2.能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

4.在教师引导下,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5.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6.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

1.能说出物体运动与静止的依据

2.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3.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4.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5.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8课时

单元   动物的一生

【教学内容】

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

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的孩子们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探究实践

●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思维

●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

●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态度责任

●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

●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2.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3.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1.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2.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

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8课时

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教学内容】

第1课仰望天空、第2课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学情分析】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我所任教的班的孩子们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探究实践

●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

●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

●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

科学思维

●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

●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

●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态度责任

●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

【教学重点】

1. 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不同点。

2.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3.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利用韦恩图、图片比较、模拟实验等方式通过分享、交流、完善来整理知识,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8课时左右


1评价

评价内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已经习惯在学校把课堂作业本完成,因此“1”评价就是对课堂作业本的正确率、字迹端正等方面的评价。在学生作业面批时,我采取“优、良、合格”进行正确率的评价,利用A、B、C、D来进行书写等级的评价,还会时不时用上恰当的评价语。改完以后,立刻当面订正,进行二次批改,对已订正的画五角星以示鼓励,对书写和正确率都好的孩子,我会评价语以示奖励 ,同时用口头表扬该孩子。

过程照片:

评价结果:

总结反思:

本月的课程已经教了第单元全部内容和第二、三单元的部分内容,从全班学生作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表现:

优点:

    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有较好的上进心,像夏云海、胡笑意4位学生。有个别同学订正错题的次数较多,需反复思考,有一股爱钻研的劲头。

不足之处:

    作业本书写上达到优秀的不多,文字书写的不端正,像胡雨轩、郑思城等

具体措施:

加强书写指导,增加阅读量,多读课外书,多读教材上的题目。


X评价

活动一:阅读在心中

一、评价目的

1、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新近,热爱之情,使他们在儿童时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让孩子们从小受到经典名著的熏陶,尽早步如文学的殿堂。

3、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4、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

活动内容:各种课外阅读书目。

三、活动方法与要求

1.建立“晨读”和“午读”的制度。每天早午饭后为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任课教师不得随意占用。

2.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为阅读指导课,教师做读书方法知道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享受阅读。

过程照片:

评价结果:

总结反思: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成为一名有文化、有修养的“大家”,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而有所成。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在这个月的阅读情况来看,我班孩子的整体表现还不错。一个月的时间训练,我班孩子的阅读能力正慢慢地提升。在这个月里我鼓励孩子科学读物增加自己见识。通过这个习惯的培养,孩子们会慢慢地养成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当然,在此途中,我也不会忘记让理解能力薄弱、读题意识不强的孩子读多读一读作业本、书本当中的题型。


活动二:谁是纪律之星

活动目标: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带”出来的。在“带”的过程中,应勤观察,发现问题;勤思考,多想办法;勤动手,率先示范;严管教,执行到位;多表扬,方式多样,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必须耐心再加上细心和爱心,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活动方式:

这个月,我继续把重点落实上课认真听和作业认真完成的习惯。

三、评价标准:

A: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B:上课能认真听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C: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过程照片:

评价结果:

总结反思:

小学课堂纪律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正确的纪律观,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去,才能标本兼治。老师要目的地训练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他们做守纪的乖孩子,教给他们自我评价的方法。


活动三: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活动目标: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二、活动内容:观察小球、橡皮、铅笔。

三、活动方法与要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量形状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的观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在观察时,学生及时进行记录,方便后续交流汇报。

A:   能完整的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B:大部分能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C:不能能完整的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过程照片:

评价结果:

总结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构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对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对已有的认知进行修正、升华。


活动四:推小球运动

一、活动目标:

小球的运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观察小球在桌面上的运动路线,绘制出小球运动的路线,可以深入了解小球在桌面滚动以及滚下桌面后的运动路线,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

二、活动内容:

观察小球在桌面滚动的运动路线以及滚下桌面的运动路线。

三、活动方法与要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多次观察小球在桌面上的运动路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在观察时,学生及时进行记录,方便后续交流汇报。

A:   能完整的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B:大部分能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C:不能能完整的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过程照片:

评价结果:

总结反思:

教学中,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初步感知它们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类。再脱离轨道推小球,则是对前面所学的提升,是用综合思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鼓励学生观察推小球的运动路线,再用自己的科学语言来描述出小球的运动路线,使得学生形成基于现象来总结规律的思维过程,在探索和研讨中逐步建构概念。